老百姓花幾十萬、幾百萬購買的房子,到底能住多少年?16日,寧波市江東區徐戎三村一棟6層磚混結構樓房整體倒塌,其壽命僅23年。房屋倒塌,并非孤例。2009年9月5日,浙江奉化錦屏街道西溪路5號居民樓3單元轟然倒塌;2009年10月24日,武漢一棟新建6層樓房突然倒塌;上海出現的“樓倒倒”事件,更是讓人們至今心有余悸…… “一般建筑50年也不應該倒”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院長王建國認為,像寧波這樣的房屋整體倒塌,“確實是小概率事件”。 他說,我國規定,民用住宅建筑壽命是50年,但不是說50年后就不能住、50年后就會倒,而只是說50年后就需要對建筑現有結構狀況重新評估。“一般建筑50年也不應該倒。房子千百年來都在建造,過去靠經驗,現在靠標準和管理。如果倒塌,只能說,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出現了非正常情況,比如地震、地裂,或者像上海‘樓倒倒’事件中因周邊挖土造成地基異常等情況。” “磚混結構的房子,原則上任何一面墻都不能動,因為橫墻、縱墻都是承重墻。但也基本不會出現整體倒塌的情況,局部開裂倒是很常見。進入本世紀,大多數房子都是框架結構,只要不破壞承重構件,基本不會出現整體倒塌現象。”王建國說。 南京長江都市建筑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汪杰直言不諱地表示,改革開放初期建造的房子有些很“脆弱”。“當時市場剛開放,建筑業比較混亂,施工速度也太快,質量往往不是放在第一位的。有些建筑,外表看起來很漂亮,實則是危房。而房子問題不會立竿見影地暴露,等使用了二三十年,尤其是野蠻使用了多少年后,問題才會一一顯現。” 建筑質量隱憂頻現 “南京驗房第一人”丁渤所開的驗房公司,每年在全國各地驗房,僅在江蘇,一年要驗200萬平方米的房源。 丁渤曾在南京城東一家多層樓盤驗房,這是一處開發商的新建房,但在一些住戶家里,地面、墻面到處是大的裂縫。“這家樓盤建設處原本是兩個大魚塘,地質情況并不好,估計當時摩擦樁設置也有問題,樓盤已明顯沉降,引發地面和承重墻開裂,按理需要整體評估和加固,但是開發商不愿意付出如此巨大的成本。”最終,開發商僅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回購少量質量問題嚴重的住房,樓盤整體質量依然堪憂。 丁渤的公司也驗過不少保障房。他說,現在保障房基本是政府主導、開發商承建,國家規定保障房建設利潤為3%,但開發商肯定想多賺錢,所以,材料往往會以次充好或偷工減料。“有的保障房鋼筋瘦身,甚至有一次,有一套保障房在裝修打洞時,居然沒找到鋼筋。樓板開裂的情況也很多。” 據透露,在房屋建造這個鏈條上,開發商、施工單位、材料方,各自逐利。開發商在房屋設計初期就會要求設計公司按國家規定的最低標準進行設計,再疊加材料商偷工減料、施工環節把關不嚴等,各種隱患就會產生。 業主的“二次裝修”、改建等,也造成了建筑安全隱患。伴隨二手買賣興起,房子頻繁易主,裝修也是一輪接一輪。上世紀70-90年代的磚混結構房,裝修過4-5次的不在少數,野蠻裝修、私自砸墻普遍存在。 江蘇強推“一房一驗” 從江蘇省住建廳獲悉,江蘇從2007年起就在全國率先推行住宅分戶驗收制度,去年7月1日出臺的《住宅工程質量分戶驗收規程》又強制規定,省內所有的住宅工程在竣工前均要按照《規程》逐套驗收。比如,驗住宅凈高,一個房間測量點不少于5處,允許偏差15毫米;驗外窗防水,人工淋水時間不宜少于1小時…… 《規程》也強制性規定,開發商是住宅工程質量的第一責任人,凡是消費者發現的問題,不管是在收房時查出的,還是在入住以后發現的,只要在保修期內,開發商都要負責維修。 據悉,自從將“以幢為單位抽檢”改為“逐套驗收”后,江蘇的住宅工程質量有了明顯提高。據統計,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31日,全省共累計驗收住宅2698277套,其中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第一次分戶驗收不合格率為8.97%。這些住房都被要求“回爐”改造,合格后方能銷售。 但業內人士也指出,“一房一驗”雖然大大降低了房屋質量通病的“發病率”,但并不能保證收房時100%沒有問題。“因為影響建筑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比如墻面,驗收時是合格的,但因溫度變化等原因,有可能收房時就會出現粉刷層開裂。但‘一房一驗’可以保證把大問題‘滅’掉,即使收房時再發現小問題,都不會影響大局,可以通過維修來解決。” 江蘇省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總工程師金孝全表示,保障房也實行“一房一驗”。“保障房是民生工程,如果工程質量不過關,豈不是又造成新的社會問題?所以,和普通商品房一樣,保障房也要‘一房一驗’,一定要達到百分之百合格。在江蘇,任何一棟住宅,都應該是100%合格才能出售,否則就要打回去整改。” “我們也建立了危房監測制度,發現危房,在它倒塌之前,肯定要將它拆除。”金孝全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