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大利亞央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委托新加坡、美國和中國學者撰寫的《中國土地和住房價格評測》(Land and House Price Measurement in China)于8月21日發布。 據報道,該報告是澳大利亞央行專為悉尼的一次房地產會議委托撰寫的,考察樣本是中國35個主要城市在2003-2011年的房價變動情況。而調查結果顯示,在2003-2011年期間,中國住宅用地價格大幅攀升。 報告又指出,調查期內,中國土地價格的波動性通常較房價高出三到五倍左右。“一般情況下,中國土地價格的上漲幅度至少是房價上漲的兩倍;只有2008年和2011年是例外,這兩個年份的土地價格估計是下跌或持平,而同期房價溫和上升。” 此外,該期間建筑成本基本持平,而建筑工人的薪資增長遠遠趕不上土地升值的幅度。 關于土地價格的變動,該報告稱,在使用季度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土地價格與房價之間存在較強的相關性。即研究了當前房價與過去三個季度的土地價格的關聯性后可 看到,房價的變動滯后于土地價格的變動。 報告列舉具體數字顯示,去年監測的35個城市中有19個城市的土地價格下跌,其中10個城市的地價下跌幅度高達兩位數。 研究報告表示,2011年土地價格普遍下跌與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有相似之處。前一次土地價格下挫被政府2009年和2010年推出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所扭轉,但這一次歷史是否會重演還要由時間來檢驗。 而在土地供應上,報告指出,財政壓力和地方的政治考量也是影響土地供應的重要因素。如果某個城市去年的財政支出遠遠超過其財政收入,那么這個城市很可能會在今年增加土地出讓。研究認為,去年中國多數(但非全部)主要城市的土地市場成交量大幅下滑,表明民營開發商今年第一季度的需求非常低迷。 研究表示,在中國,地方政府換屆往往會帶動土地銷售的增長。同時,地方政治因素很可能在土地供應中具有很重要的經濟意義。 據報告觀點,中國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較強,高昂的土地出讓金和眾多的政府稅費也被認為是房價上漲的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