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家統計局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為18.0%,比今年第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 盡管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穩步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由負轉正,但扣除價格因素實際為18.0%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拖累”了建筑業:今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為50460億元,同比增長18.2%;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為68.2億平方米,同比增長19.5%。自2006年以來,建筑業總產值增速首次跌破20%(2006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為18.4%,此后連續6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建筑業增速跌回6年前 近年來,建筑業一直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的高速增長,特別是2008年旨在全面提振經濟的4萬億元投資為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一劑興奮劑。記者查閱數據得知,自2006年以來,建筑業總產值增速始終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07年為20.4%,2008年為27.2%,2009年為22.3%,2010年為24%。特別是2011年,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建筑業的總產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達117734億元,同比增長22.6%。然而,今年上半年,建筑業總產值增速開始回落。 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8.2%。建筑業總產值增速保在持了6年20%以上紀錄之后,跌入10%~20%的區間。在此之前,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的增速已經進入這一區間:2011年全國建筑業房屋建筑施工面積增速為19.5%。 與建筑業關系密切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跌破20%。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507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8.0%。基礎設施投資(不包括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與供應)21762億元,同比增長4.4%。今年上半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138188億元,同比增長23.2%;新開工項目174665個,同比增加7518個。 投資增速放緩“拖累”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當天的國新辦新聞發布上說。 當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5.2個百分點。盡管固定資產投資還保持穩定增長,但實際增速明顯回落。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也繼續回落,商品房銷售額降幅縮小。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061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6.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3%,增速比第一季度回落6.9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回落16.3個百分點。 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對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跌破8%的影響有多大?盛來運表示,房地產市場調控不能放松,雖然對房地產進行調控確實是導致今年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從長期來看,房地產調控有利于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可以防止房地產泡沫化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沖擊。 事實上,從2011年初的35.2%,到今年上半年的16.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4.3%),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里,房地產投資增速一路下行,特別是房屋新開工面積92380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1%。 在種種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建筑業正面臨較大的挑戰。“建筑業與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房地產投資關系密切,房地產投資增速回落對建筑企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新簽合同額下滑。”一位房建施工企業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 建筑企業宜未雨綢繆 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環比增速加快,業內學家普遍認為,未來,建筑業將受益于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增速有可能再次回到20%以上。但是,建筑業發展面臨的種種隱憂也正在顯現。 上海魯班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分析員賀童靈指出,受投資“降溫”、地方政府償債能力變弱和專業人才缺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建筑業正面臨許多困難。 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建筑安裝工程成本、材料費、人工費、機械使用費、設備和工器具購置費同比分別增長2.8%、 -0.1%、10.2%、3.8%、-0.8%。其中,人工費上漲幅度最大,達10.2%。 “與人工費上漲對應的是很多建筑企業遭遇了民工荒,尤其缺乏有經驗的中高級技術工人。瓦工每天工資在200元以上,鋼筋工每天工資在150元以上……建筑企業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同時,工程管理類和技術類人才流動性較大也給建筑企業經營帶來了很大壓力,未來一段時間,建筑業人才缺乏問題將越發突出。”賀童靈說。 此外,建筑業還將面臨來自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透明度低,存在隱形債務。去年6月27日,審計署公布,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為10.72萬億元,負債率達到70.45%,而地方政府償還債務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如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地方政府土地出讓收入有限,償還債務能力備受質疑,這讓一些建筑企業的現金流趨緊。建筑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宜未雨綢繆,作好各種準備。(中華建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