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時期建筑企業面臨的挑戰 當今世界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危機時起時伏,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迅速發展。站在歷史與現實的交匯點上,冷靜客觀地分析這一局勢,我認為新時期建筑業企業將面臨三大挑戰: 1.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來自國內外建筑市場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建筑企業之間的國內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因為國外工程承包、設計、咨詢類企業將會憑借其管理、資金、技術、服務上的優勢,進入我國建筑市場,搶占市場份額,我國建筑企業原有的市場空間受到抑制;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綜合性的項目增多,國際工程項目日趨大型化、大項目、高投資、強業主,使傳統的工程承包逐步被工程總承包、項目融資、國際信貸、設備貿易、技術轉讓等相互融合的綜合性合作方式所取代,新材料、新工藝以及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相比之下,我國建筑企業的全球化市場戰略還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建筑業發展方式轉變與企業轉型升級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筑業快速發展,在改善城鄉面貌和人民居住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構筑和諧社會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建筑業總產值平均增長率22.5%,2010年達到9.5萬億元。但從總體上看,建筑業仍然存在產能過剩,管理粗放,經營模式單一,經營領域狹窄,防范風險能力低,融資能力差等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嚴重存在“三低一高”(即:產值利潤率、資金回收率、產業集中度低,工程交易成本高)狀況,不僅影響其產業地位,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建筑企業信息化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新趨勢,企業首先遇到的是信息化的挑戰。在發達國家的工程建設中,各階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通過互聯網或電子介質進行,而且必須符合有關格式標準,即必須按照信息化的規程行事,其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已經相當完善。雖然近年來我國建筑領域中計算機的應用也較普遍,發展也很迅速,然而,和發達國家比較,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處于“初級階段”。 建筑工業化的挑戰。建筑工業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建筑業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市場進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特別是長期以來建筑標準體系程度滯后,手工操作多等因素嚴重阻礙了建筑業持續發展。急需要在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通過逐步實現建筑工業化,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挑戰。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強調對知識和人才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獲取、積累、共享和利用知識,并能夠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根據工程項目自身特點對某些管理進行創新,發揮知識的最大效益,高效、優質、低耗地完成各項任務,切實運用管理的體系與現代方法來豐富管理知識資源,盤活企業知識資產存量,實現知識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3.“十二五”發展規劃對建筑企業的新使命 城鎮化的穩步推進。按照“十二五”規劃對城鎮化的主要目標是“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這就意味著到201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將由現在的47.5%提高到51.5%,城鎮人口數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數。城鎮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意味著農村格局和市政建設的全面升級。這就要求建筑企業必須結合城鎮化建設的特點和難點,優化工程項目組織管理,完善各項制度建設,轉變市場經營方式,保質保量高效地完成建設任務。 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建設。“十二五”期間,將建設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將從2010年末的7%~8%提高到20%以上。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對中低收入家庭實行分類保障過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會保障性質,其利潤率有嚴格的控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建筑企業在工程項目管理方面要求就更加集約,包括人力、物力和財力等各個方面。 深化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筑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要想在國際建筑市場這個開放的大平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須擁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海外企業的深度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理論以及成熟的工程項目管理模式,特別是要樹立風險意識,健全完善風險防范機制,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增強企業國際工程承包綜合管理能力和競爭實力。 綜上所述,“十二五”期間對中國建筑業來說,困難與機遇同在,挑戰與發展并存。建筑企業要在挑戰中生存、發展,關鍵是要將挑戰轉化為機遇,這就需要站在新的起點上,認真思考和審視未來,以更加奮發圖強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直面應對挑戰,化解難題,創新發展。 1.重視前期決策,制定風險防范措施 全面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風險評析的前提,建筑企業要認真做好工程項目前期調研工作,注重信息的廣泛收集和整理,基于準確信息對擬投標項目的風險進行全面辨析和識別。收集項目信息,了解項目所處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工程規模、合同條件和技術要求;收集業主和競爭對手信息,了解資信情況;招投標規范嚴格性、工程款支付情況。基于信息對項目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列出風險清單,全面識別項目風險。 系統評析風險。風險識別的結果就是找出項目存在的風險因素,對于所有已經識別的風險因素,應采用科學的風險分析技術和方法,用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來處理其不確定性,對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的風險損失進行度量。風險分析和評估是做出科學決策的基礎,要根據分析評析結果來確定主要風險因素,以及各種風險因素的應對措施等。 做出科學決策。科學決策是成功之母,而決策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往往是無法彌補的。決策并非一瞬間的決定,而是基于長期經驗的積累、大量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建筑企業自身狀況,權衡諸多因素做出正確決策的過程。決策也并非靜態的,它的做出會引發一系列的實施動作,而后續動作的實施結果會反過來對決策的科學性進行再評價和再調整。 制定防范措施。工程風險規避重在制定防范措施,一是應密切關注外部因素的變化,注意國內外政策變化趨勢,預防政治、經濟及不可抗力等風險要素,及時調整策略,控制風險;二是應加強內部控制,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完善,從根本上增強風險防范和抵御能力;三是應建立完善的風險應急預警體系,對不可預見因而不可預控的風險因素有所防范,以便當其發生時做出快速反應,將風險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2.加強合同管理,增強履約能力 健全合同履約流程管理體系。合同履約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調研、策劃、談判、擬定合同文本、審核、簽訂、履行、變更或轉讓、終止、存檔等環節構成。明確流程管理各個環節的責任主體。實施對合同的全過程監管,要在合同的準備階段、簽署階段、履行階段和履行后管理階段,指定專人負責,開展綜合評價,以確保簽約主體合法、內容全面、真實可靠、條款清楚、表述準確、簽訂手續和形式完備,能有效防范合同風險,實現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和標準化。 健全合同文本體系。合同文本風險是合同管理中較易發生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合同條款的不合理、不完整、不嚴密,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法規等方面。控制這一風險的主要方法是嚴格執行評審制度。因此,要根據國家規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綜合考慮合同的類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單位的合同標準文本體系。并密切關注國際上有關合同文本的發展變化,拓展思路,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完善合同文本,力求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使合同管理與投標報價、成本核定和結算管理有機結合。 3.優化資源配置,增強綜合管理能力 建設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培養成長機制。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應由高端管理人才面向提高全體員工整體素質。既要為精英人才構筑施展才能的舞臺,給予足夠的權力與空間,滿足其自豪感和成就感,讓他們的自我價值在經營管理中得以實現,又要設計一個符合企業特點的人才數據庫系統,建立健全管理專業人才培訓、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其專業知識、責任意識、風險防范能力,同時要創新激勵機制,讓員工從根本上感覺與企業是利益共同體,增強企業凝聚力。 強化物資采購與使用過程管理。加強采購全過程管理,包括簽訂采購合同,現場收料用料、機具管理等幾方面入手。首先,嚴格落實責任制,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對物資的使用情況進行全方位監控,降低材料的管理風險;其次,將成本控制貫穿于材料、機械設備管理的全過程,在采購及簽訂合同階段對成本進行嚴格的預核算,在現場管理中堅持定額用料和工藝創新,降低料具消耗,以提高盈利水平。 合理使用資金,堅持可控成本核算。樹立資金合理使用意識,完善財務管理體系,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確保企業的正常和意外支出不會影響到企業的運營。通過制定科學的目標利潤管理指標,實行嚴格的成本核算和監控制度,從企業自身實力和項目投資盈虧預測中確定企業的風險承受度,以增強風險的預判能力。在進行國際工程時,還應準確把握國際經濟、金融、政治形勢及其變化趨勢,規避貨幣風險或匯率風險。 三、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以用為主、務實推進,促進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上臺階 目前,中國建筑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進程中有快、有慢,程度不同,但建成以“縱向貫通,橫向集成”的一體化企業信息集成平臺,實現上下信息暢通和有效數據共享是共同的發展趨勢。 1.信息化建設對提高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實現工程項目集成化管理的重要手段。隨著現代工程項目逐漸呈現出投資規模大、施工技術復雜、工期要求緊、項目參與單位多、信息溝通復雜的特點。集成化管理已成為現代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趨勢。集成化管理包括縱向集成化和橫向集成化。縱向集成化管理,是指對建設工程全壽命期的集成管理,要求將傳統管理模式下相對分離的項目策劃決策、建設實施和運營維護各個階段進行有機集成;橫向集成化管理,是指對建設工期、造價、質量、安全、環保等目標的集成管理。 “十二五”時期我國建筑業任務十分繁重,以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建設任務為基礎,建筑業總產值、增加值年均將增長15%以上;建筑企業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年均將增長20%以上。在目前建筑領域管理人員數量和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下,企業面對這些新要求和新挑戰時,更有必要建立信息化管理體系,為項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智力支持,為實現建設工程項目的動態管理和有效監控提供平臺。 信息積累為知識管理發展提供了實踐基礎支撐。信息時代,知識已成為最主要的財富來源。從數據管理到信息管理,再到知識管理是一個積累發展的過程,最終實現知識管理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實力。加強知識管理,注重企業內部管理經驗和技巧的總結,可以為日后的管理工作提供借鑒。 建筑筑企業信息化建設,可以形成一個人文與技術兼備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組織中的信息與知識通過獲得、創造、分享、整合、記錄、存取、更新等過程,達到不斷創新的最終目的,以保證個人和組織的知識得以永不間斷地累積,形成智慧資本。 信息化是工程參建各方協同工作的調控平臺。現代工程項目的參建方眾多,各參建方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能否進行信息的有效溝通,對于工程項目的成功實施至關重要。工程項目信息化的實施,從縱向管理將業主、設計、監理、施工、咨詢、材料設備供應等單位的各種信息匯集起來,實現信息共享,同時為各參建方提供一個良好的協同工作平臺,以便各參建方及時進行信息的溝通與反饋,減少由于信息傳遞障礙造成的管理失誤和決策失誤,從而提高工程項目管理的整體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 信息化是促進和實現建設生產方式深刻變革的有效途徑。信息化建設已為提升企業級和項目管理的優化升級,開創了一條成功之路。以工程總承包為主流模式的生產方式第二次變革,為大型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上升為真正意義上的技術智力密集型和具有綜合實力的工程總承包龍頭公司,提供了發展空間和賦予了新的使命。這是因為工程總承包信息化管理,強調在應用信息化平臺作為管理手段的同時,還需建立一套科學、系統的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機構的設置、管理流程的重組、管理模式的創新、項目層面信息化界面的銜接、管理平臺使用績效的考核等。 建筑業企業信息化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采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在重新整合業務和管理流程的基礎上,利用現代信息及網絡技術、資源和環境,通過信息資源的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實現內部辦公、多項目管理、設計采購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多種功能。建筑企業信息化分為總部級管理系統和項目管理系統。前者側重于輔助決策、數據分析和總體協調管理,后者側重于過程管理、數據收集和目標控制,但總目的都是為了提高企業和項目的綜合管理水平及經濟與社會效益,推動企業的快速持續發展。 科學決策,降低工程風險。隨著建設工程項目的日趨大型化、復雜化和國際化,信息的交流與傳遞日趨頻繁,工程項目的建設風險也越來越大,需要十分復雜的信息處理過程。 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建立項目信息管理系統平臺,利用信息網絡作為項目信息交流的載體,加快項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實現項目數據的及時、準確收集,將施工現場到管理層面的全部信息以系統化、結構化的方式存儲起來,甚至對已積累的既往項目信息高效地進行分析,便于管理者根據所采集的信息及時匯總分析和數據復用,使管理層能夠及時查詢工程進展情況。從而為項目管理提供定量的分析數據,支持項目的科學決策,使人們能夠對各類風險進行有效的、迅速的預測、分析、防范和控制。 協同合作,促進和諧溝通。從企業和項目兩個層面看,信息化平臺的構建以及ERP軟件的應用,使得企業內部的各模塊,如:物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等生產要素配置各個模塊之間具有極高的集成度,不至于出現“信息孤島”現象。 從項目的各參與方來看,正如綜前所述,信息化平臺的構建與完善,實現了信息共享和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項目參建各方的協同合作,設計單位能更好的把握業主的意愿,施工單位能按照設計要求完成任務,實現工期、質量和成本控制的目標等。 另外,就企業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而言,存在的風險更多。語言障礙導致理解偏差、法律環境存在差異等問題都是企業潛在的風險。信息化建設試圖實現所有資源的全面連通,實現計算資源、存儲資源、通信、軟件、信息、知識的全面共享,可以有效的減低國際工程項目的潛在風險。 動態控制,抑制風險波動。利用信息化平臺技術,可以將每天的各種項目管理活動信息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并提供對各管理環節進行及時便利的督促與檢查,實行有效的監控和跟蹤處理,從而實現項目管理的實時監控和有效風險因素動態識別。同時,計算機還可以對應以往數據及原始設定目標進行實時更新計算,對于當前實際施工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得出當前施工安全、質量及進度的詳細情況,進而對于影響企業質量、安全和進度,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因素進行風險分析與評價,從而能夠動態有效控制企業風險因素識別。 3.建筑企業實施信息化必須注重處理兩大關系 建筑企業信息化與建筑市場信息化。首先,如果建筑市場信息化缺乏統一數據標準,就會給社會化的數據共享、交換帶來極大的不便,也會導致信息化軟件低水平重復開發,企業內各部門為建立信息系統引進的各業務子系統之間缺少聯系,不能集成。其次,建筑市場信息化的功能之一是規范建筑企業市場準入、市場交易直至合同履行的各個環節,因此,建筑企業信息化要能夠與建筑市場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對接。再次,作為建筑市場的重要主體之一,建筑企業也需要從市場獲取有效信息,如招投標信息、人力資源信息和企業資信評級信息等,輔助企業進行決策,而整個建筑市場的信息化正是在將各類企業信息甄別重組并加以規范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的。 建筑企業信息化與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工程項目管理信息化的實施,可促進項目經理部以成本管理為中心的集成化項目管理體系的形成,促進企業從粗放式管理轉變為集約化管理,極大地促進了工程項目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尤其對于具有投資大、周期長、技術難、接口多、管理協調復雜等特點的工程項目,對于改進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降低成本、積累信息財富、提高社會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反之,若建筑企業對信息化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建立內容較為豐富的網頁,或者以發布信息為主,或者是作為企業業績的展示臺,將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與互動平臺。 4.建立一體化信息集成平臺,實現企業管理資源共享 完善企業數據庫,為風險管理提供數據參考。工程風險管理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大量數據和豐富的經驗做支撐。尤其在風險識別階段,風險識別清單的建立及其準確性,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其借鑒的工程資料、歷史數據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因此,企業應健全完善工程信息數據庫和各類信息標準,保障信息流通順暢、使用及時。信息化數據庫建設主要收集:勞資信息、合同信息、物料信息、安全信息、質量信息、生產信息、技術信息、成本信息、資金信息。在風險分析及評價階段,注重信息的動態管理,并對各管理環節進行及時的督促與檢查,實行規范化管理,保存完整數據,在企業內部形成有益的信息流,從而為將來的風險管理提供借鑒和指導。 創新信息集成平臺的開發與應用,實現企業“四通”系統化管理。現代建筑企業應該從內外部的全局角度出發,建立企業的信息化戰略:從經營戰略、體制、技術、管理、文化、人力資源、行業環境等方面,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自我診斷和準確定位。隨著信息化管理的深度和廣度,要求企業要建立一個除了本單位的人、財、物資源管理外,還要重視用戶、供應商、分包商及合作伙伴等構成的內外部信息共享的集成化價值鏈管理系統和公共信息管理平臺。搭建以“網絡技術為支撐,專業軟件應用為基礎,資源管理為核心,項目管理為主線,企業管理一體化”的信息集成平臺,實現以“四通”(即:企業業務線前后、上下級之間縱向、各合作方橫向、項目周期全程打通)為基礎的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 5.建筑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戰略路徑 全員參與確立企業信息化管理總體發展規劃。企業信息化管理總體發展規劃,是指在理解貫徹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與業務規劃的基礎上,診斷、分析、評估企業管理和技術現狀,優化企業業務流程,提出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遠景、目標和戰略,全面系統地指導企業信息化進程。 建筑企業推動信息化建設,需要在“統籌規劃、分步實施、以用為主、務實推進”原則指導下,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特點,完成信息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以及業務流程和管理模式的革新,以確保信息化管理的實施效果。 循序漸進,以用為主,務實推進,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企業完成總體發展規劃制定之后,應按照信息工程推進的順序分步實施、以用為主、務實推進。 首先是夯實基礎階段。這是公司信息化建設的近期目標,主要目的是做好鋪墊。該階段,企業要在信息工程和信息化建設理論的指導下,結合公司業務流程的優化和重組,對公司內部網絡進行改造,搭建公司的數據資源平臺和信息系統的集成化框架,建立起符合公司總體規劃的內部網,完成信息化集成的基礎性和全局性工作,完成部分硬件建設和部分應用系統的開發和運行,使信息系統能夠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其次是全面建設階段。主要是結合應用實踐和管理需要,修訂目標,制定詳細計劃,進行項目管理,協調各分系統關系;進一步完善和開發相應子系統,實現系統集成;完成企業OA系統和項目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全面集成。 三是推廣應用階段。信息系統本身具有經濟、實用、先進、開放、性能優良、效益顯著、全面集成的特點,能對企業內部管理和經營流程進行全面管理,能適應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對企業戰略的實施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必須抓好應用推廣工作。比如從開始實現管理層無紙化辦公,進而發展到領導層對財務付款會簽、合同評審等工作從傳統的辦公室紙上審批發展為網上審批,再到組織結構從“金字塔”逐步走向“扁平化”管理,變職能管理為過程管理或實時管理。 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只有通過不同階段循序漸進的鋪墊工作,才能保證企業能夠順利完成信息化發展規劃的建設,切勿盲目上馬、超前大規模投入,導致資源浪費與企業管理需要和流程脫離,使信息化建設不能真正實現戰略發展的目標。 四是不斷完善階段。在前幾個階段工作目標實現的前提下,適應企業信息化建設的前瞻性目標,公司要繼續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長期目標進行規劃,全面實現內外部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建立公司上下交圈的電子商務平臺。最后發展為管理思想現代化、系統應用自動化、開發平臺網絡化、業務流程標準化、應用系統集成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