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鋼-混凝土結構、木結構等其他結構體系都將納入裝配式建筑發展和管理的范疇;裝配式建筑外墻與保溫材料、外窗、外墻面磚飾面等部品構件應一體化預制;在橋梁主體結構建設中探索、完善裝配化的技術措施并加以推廣應用……6月25日,上海市城鄉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裴曉在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正以創新發展為引領,不斷拓展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的內涵和深度,全面提升建筑質量和品質。 裴曉在發布會上介紹,上海的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發展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的軌道。2014年,全市裝配式建筑任務落實量達到303萬平方米,是2013年(134萬平方米)的兩倍以上;獲得國家綠色建筑標識建筑項目70個,建筑面積達670萬平方米(其中二、三星級綠色建筑所占比例達到84%),全市綠色建筑總量近1500萬平方米,在規模、數量和質量上都位居全國前列。 會上,裴曉宣布由上海市城鄉建設和管理委員會、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綠色建筑發展推進力度提升建筑性能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已于日前實施。《若干規定》將鋼結構、鋼-混凝土結構、木結構等其他結構體系納入裝配式建筑發展和管理的范疇。同時,要求所有工業建筑都要按裝配式建筑要求進行建設。市政建設也要在現有隧道工程、排水工程實施裝配化的基礎上,在橋梁主體結構建設中探索、完善裝配化的技術措施并加以推廣應用。此外,為提升建筑品質,《若干規定》要求今后該市的公共租賃住房、廉租房、外環線以內及八個低碳發展實踐區、六大重點功能區域裝配式商品住宅應同步實施全裝修;裝配式建筑外墻與保溫材料、外窗、外墻面磚飾面等部品構件應一體化預制。同時還對建筑外門窗的傳熱系數、門窗氣密性能、樓板厚度及隔聲要求、排水管道降噪、建筑外遮陽等提出明確的指標要求。 《若干意見》還進一步對新建裝配式商品住房項目預售形象進度進行了調整,并對裝配式建筑的分層、分階段驗收提出了明確的意見。根據要求,實施裝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房項目,其預售應達到的工程進度標準為:七層以下(含七層),應當完成基礎工程并施工至主體結構封頂;八層以上(含八層)應當完成基礎工程并施工至主體結構二分之一以上(不得少于七層)。此外,需實施建筑主體結構分層、分階段驗收的項目,建設單位應在施工前會同監理、施工單位共同制定主體結構分層、分階段的驗收方案,并由監理單位審核、報質量監督部門備案后實施。裝配式建筑項目工程完工后,建設單位應在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注明裝配式建筑性能指標、預制率、裝配率等驗收意見,并經參見各方簽字確認。 為提高廢棄物循環利用率,裴曉表示,目前上海市建管委正抓緊研究建筑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并將在近期出臺《上海市建筑廢棄混凝土資源化利用管理暫行規定》,從建筑廢棄混凝土強制回收、合理處置、鼓勵資源化利用、推廣再生建材應用等一系列制度入手,推動收、運、處、用一體化運作新模式的加快形成。 裴曉指出,上海將以市場配置資源為主導,加快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產業鏈的形成和技術進步。一是加快形成產業鏈。繼續支持和鼓勵相關企業創建國家建筑產業化示范基地,圍繞建筑產業化的開發、設計、施工、部品件生產、研究、專業服務等方面建立產業聯盟,開展技術、管理的交流與合作。二是強化能力建設。編制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設計專篇的示范文本,進一步強化對設計、施工、監理等專業技術人員和市、區縣兩級監管部門管理人員以及建筑一線工人的宣傳、培訓,促進建筑農民工向建筑產業技術工人轉型。要針對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際情況,推行設計、施工一體化總承包模式,并在政府投資項目中率先采用。三是促進技術創新。重點針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和裝配式建筑的結構體系、材料與構造防水措施等薄弱環節進一步開展研發,逐步完成多類型結構體系的標準化、構件的模數化、施工的機械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并及時將相關成熟技術轉化為標準、規范,更好地適應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裴曉還透露,目前上海市建管委已會同市人大城建環保委聯合委托上海市綠色建筑協會組織開展綠色建筑立法的前期調研,力爭2016年,通過立法程序將《上海市建筑節能條例》列入修訂計劃并更名為《上海市綠色建筑條例》。 |